根據衛福部 106-109 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當中顯示,18 歲以上國人的高血脂盛行率男女分別為 34.1% 及 25.4%,相較過去有逐年上升的趨勢,三高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當中,高血脂的初期症狀不明顯且無法自行測量,較難自我覺察與控制,通常需要透過健康檢查才會發現異常,而高血脂又與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有極大的關係,絕不能輕忽,那麼高血脂的定義為何?正常值是多少?血脂太高又存在什麼風險呢?飲食該如何預防?以下就由SANIYES營養師來為大家解答:
高血脂的定義?
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脂肪,主要包括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當血液中流通之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濃度高於正常值時,即稱為「高血脂症」,我國 19 歲以上高血脂的定義如下表:
高血脂定義:
項目 | 異常標準 |
總膽固醇(TC) | ≧240 mg/dL或有服用降血脂藥物 |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 | ≧160 mg/dL或有服用降血脂藥物 |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 | 男性:< 40 mg/dL
女性:< 50 mg/Dl |
三酸甘油酯(TG) | ≧200 mg/dL 或有服用降血脂藥物 |
血脂理想值是多少?
若以健康促進為目的,一般健康民眾及具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民眾依照衛服部的標準,血脂建議應控制在以下區間為佳:
一般健康民眾血脂理想值:
血脂項目 | 理想目標值 |
總膽固醇(TC) | <200 mg/dl |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 | <130 mg/dl |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 | 男性:>40 mg/dl
女性:>50 mg/dL |
三酸甘油酯(TG) | <150 mg/dl |
具心血管疾病風險之民眾-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控制目標:
疾病類型 | LDL建議控制目標 |
急性冠心症/冠狀動脈疾病 | <70 mg/dl |
若併發下列五項疾病任1項:
l 急性冠心病與糖尿病 l 12個月內發生心肌梗塞 l 2次心肌梗塞病史 l 多支血管病變之冠狀動脈疾病 l 伴隨周邊動脈疾病 |
<55 mg/dl |
周邊動脈疾病 | <70 mg/dl |
供發冠狀動脈疾病或頸動脈狹窄 | <55 mg/dl |
缺血性中風、已知冠狀動脈疾病
短暫性腦缺血併發腦部/頸部動脈粥狀硬化狹窄 |
<70 mg/dl |
高血脂有什麼風險?
心血管疾病,包括「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CVD)」,是台灣主要的死因之一,血脂太高會增加動脈硬化的風險,因為循環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的增加會導致膽固醇在動脈壁加速沉積,導致血管發炎和動脈粥狀硬化,動脈硬化病灶好發生於全身血管,最常發生的部位為冠狀動脈、頸動脈及腸骨動脈,不同發生部位會導致不同的疾病產生:
- 腦部:腦梗塞、腦出血(俗稱腦中風)
- 腎臟血管:腎性高血壓、腎衰竭
- 下肢動脈:間歇性跛行(走一段路腳痛,休息一下又好了)
- 冠狀動脈:血管壁因阻塞而血流減少,易導致心肌缺氧,出現心絞痛 (胸口有壓迫感、胸痛等症狀),再嚴重若血管壁阻塞變大或硬化斑塊破裂,會造成心肌梗塞
高血脂高風險族群有哪些?與飲食相關嗎?我們該如何預防?
除了家族病史外,高血脂高風險族群常常出現在以下當中:
- 超重或肥胖者
- 高血壓及糖尿病患者
- 吸菸者
- 過量飲酒者
- 飲食習慣不良者
在台灣,飲食文化中充滿高脂肪和高糖食物,如油炸食品、滷肉飯、牛肉麵和含糖手搖飲品,這些食物富含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和糖分,容易導致血脂升高。紅肉和加工食品的過量攝取也會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的濃度。此外,台灣人外食頻率高,偏愛重口味的食物,這些外食通常含有大量脂肪、鹽分和糖分,易導致血脂異常。雖然台灣水果種類豐富,但蔬菜和水果的攝取量普遍不足,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19歲以上國人平均攝取蔬果量僅約建議量的10%,九成民眾蔬果攝取不足,這也增加了高血脂的風險。
為了改善這些狀況,建議民眾平時能透過以下五個健康的飲食習慣來降低高血脂的風險:
- 減少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攝取:限制攝取富含飽和脂肪的食物,如肥肉、奶油、椰子油和棕櫚油。儘量減少食用含有反式脂肪的加工食品,如炸薯條、甜點、酥皮點心等。
- 增加不飽和脂肪的攝取:選擇富含不飽和脂肪的食物,如橄欖油、魚類(特別是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類如鮭魚、鯖魚等深海魚)、堅果等。用不飽和脂肪取代飽和脂肪,可以幫助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LDL)膽固醇的濃度。
- 多攝取高纖維食物:如蔬菜、菇類、穀物等。這些食物中的水溶性膳食纖維能與膽汁酸(bile acids)結合並隨糞便排出。如此一來,身體會從血液中提取更多膽固醇來合成新的膽汁酸,從而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濃度。
- 限制糖分攝取:減少含糖飲料、甜點和其他高糖食物的攝取,避免因糖分過量導致的脂肪合成增加。建議優先選擇天然水果作為飯後甜點,避免添加糖。
- 適量飲酒:飲酒會增加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濃度,並可能損害肝臟,影響脂質代謝。為了預防高血脂,建議限制或避免飲酒,依照衛福部建議,男性不宜超過2杯/日(每杯酒精10公克),女性則不宜超過1杯/日。
綜合上述,血脂控制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因此建議大家可以保持定期健康檢查與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若有高血脂相關預防或飲食疑問也能與專業醫師或營養師共同討論。
參考資料:
- Huang PH, Lu YW, Tsai YL, Wu YW, Li HY, Chang HY, Wu CH, Yang CY, Tarng DC, Huang CC, Ho LT, Lin CF, Chien SC, Wu YJ, Yeh HI, Pan WH, Li YH; expert committee for the Taiwan Lipid Guidelines for Primary Prevention. 2022 Taiwan lipid guidelines for primary prevention. J Formos Med Assoc. 2022 Dec;121(12):2393-2407. doi: 10.1016/j.jfma.2022.05.010. Epub 2022 Jun 14. PMID: 35715290.
- 三軍總醫院 心臟內科 衛教資訊(https://wwwv.tsgh.ndmctsgh.edu.tw/unit/10012/12867)
- 2009年 「台灣血脂異常防治共識-血脂異常預防及診療臨床指引」(下)( https://www.tas.org.tw/upload/files/%E8%A1%80%E8%84%82%E7%95%B0%E5%B8%B8fianl%E7%89%88-%E5%BE%8C%E5%8D%8A%E6%AE%B5(%E7%AC%AC1-7%E7%AB%A0%2B%E5%8F%83%E8%80%83%E6%96%87%E7%8D%BB)-0923.pdf)
- 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106-109年成果報告(https://www.hpa.gov.tw/File/Attach/15562/File_18775.pdf)
- 衛福部 避免國人健康的慢性隱形殺手 3個習慣預防高血脂(https://www.mohw.gov.tw/cp-6565-74371-1.html)
-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我的血脂應該控制在多少?( https://www.tas.org.tw/?action=news&id=75)
- 衛福部 國民飲食指標手冊(https://www.hpa.gov.tw/File/Attach/6715/File_6256.pdf)
作者:陳詩昀營養師